陈曙彬 官方网站

+收藏:http://shubin.orgcc.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艺术资讯 正文内容
华美校友|不知身世在尘寰矣——曙彬之形理、希言自然
2023-02-21    浏览(92)    作者:古月一元    来源:陈曙彬 官方网站

不知身世在尘寰矣

         ——曙彬之形理、希言自然

 

第一次见曙彬是1992年,那时候他刚考上华侨大学,这已是30年前的事了。他,个子很高,一米八几;很帅,棱角分明的、清瘦的脸庞上总是透露出阳光清朗的气息。他虽是出生于南国渔村小镇,但象他这样年青、高拔、帅气的样子在本地是难能见到的。印象中的他似乎有点腼腆内向,但眼里总是透露出年青学子求知的那份灵光。

 大学期间,曙彬学的是中国画专业。那时候学校任教的老师们基本上是来自浙江美术学院的优秀老师。老师和学生们很融洽,亦师亦友,同学们都和老师们生活学习在一起。在华园的课堂、食堂、操场、秋中湖...可以见到大家充满阳光、朝气蓬勃的身影。曙彬个子很高,总是很突出。

 大学的时间很快,作为学长的我先毕业了,后来是否再遇见曙彬已无记忆,但脑海中始终保留着他在华园求学时的那份高拔帅气、阳光清朗的才俊印象。

 2018年岁末,华侨大学美术学院厦门校友会成立那天,曙彬突然出现在华园厦门校区。说是来厦时得知此事,特意赶来学校出席成立大会。筹备活动虽然事务繁多,但能见到多年未见的学弟,甚是欢喜。

 时间飞逝,斗转星移,一眨眼二十几载已过。这次见到曙彬,他年少时的那份高拔帅气的才俊印象犹存。只是白了头发,长了胡子。帅气清瘦的脸庞依然棱角分明,虽然多了很多时光岁月的痕迹,但是也多了些刚毅。年少时的那双充满求知的莘莘学子的眼睛里多了份成熟、深邃和柔和的眼神。短暂相见,寥寥数语,心领神会。

 通过交谈,慢慢的知道了他从华园求学的青年才俊到只身在上海从事多媒体设计事业。在上海期间,他继续求学于上海大学,并在上海大学多媒体工作室工作。他本人作为主创设计师和他的团队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国家整体的经济、文化、科技等综合实力尽展其所学...这二十几载,在他的人生事业奋斗成长路途上有了更多的故事,也让他的职业生涯留下值得圈点的成绩,很为他感到骄傲。闲谈中得知他现已从上海迁移定居于杭州富阳。虽然他的在上海的主要工作是设计,但他对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画艺术的学习与发扬,依然不忘在华园学习时那份初心。如今的他又重拾笔墨,笔耕不断。

 厦门匆匆一别后,曙彬还专程用寿山石为华美厦门校友会治了一方印章。

 次年开春,我回杭州看望中国美院范晓文老师,我们又相见于杭州,这是最近一次见面。范晓文老师、曙彬、安哥、我、还有鹿鸣,我们在西子湖畔,西湖郭庄、观湖听风,品着龙井茶香,畅谈当初在华园求学之情景,对中国近现代文化先辈们传承中国文化的崇敬,对现世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思考。

 这次相聚,曙彬告诉我们他定居于富阳富春江畔,找寻自己的心境,构建自己的富春山居。在富阳他給自己的地方取名净因画院,因净因院为元代画家黄公望的隐居地。曙彬专门治了一方印子久相邻,熙宁年间,苏东坡曾经在此小驻,并题了一首诗:轩前有竹百余杆,节节浑如玳瑁斑。雨过清风溪般若,琅钎声憾半空寒。三百年后黄公望寻东坡之径而至,并写下一片湘云湿未干,春风吹下玉琅玕。强扶残醉挥吟笔,帘帐萧萧翠雨寒。后再过三百年明末画家八大山人朱耷又至此,留下:净云四三里,秋高为森爽。比之黄一峰,家住富阳上。之诗句。近现代张大千先生随其而来留诗:云起云收百态陈,山头磥砢自粼粼。平生低首黄公望,结宅应须住富春。杭州富阳,自宋以来,宋四家苏东坡、元四家黄公望、明末八大山人朱耷,近现代张大千先生相聚而至,诗书流传,时隔千年遥相唱和千古传诵。此地承载了中国一千多年的文脉,曙彬有幸结缘于此,感受古圣先贤之气息,承人杰地灵之滋养。

标签:
分享:
发表给力评论,说两句!  共有 0 条评论